2024年上半年 ,港股市场IPO活动呈现复苏态势,但保荐机构之间的竞争格局却出现显著分化,作为内地头部券商的代表 ,广发证券与中金公司在港股IPO保荐业务上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中金公司以绝对优势领跑市场,而广发证券则在保荐数量与募资规模上大幅落后,这一差异不仅反映了两家机构在资源整合、项目储备及市场策略上的不同选择,也折射出港股IPO市场生态的深层变化。
保荐数量:中金公司独占鳌头,广发证券明显掉队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 ,2024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共有32家企业完成IPO,募资总额约450亿港元,中金公司作为独家保荐人或联席保荐人参与了12宗IPO项目,占据市场37.5%的份额 ,稳居行业第一,相比之下,广发证券仅参与2宗IPO项目 ,市场份额不足6.3%,排名跌出前五 。
中金公司的优势项目覆盖多个行业,包括科技 、医疗、消费等热门赛道,其保荐的某人工智能企业以超百亿港元的募资规模成为上半年港股最大IPO ,进一步巩固了中金在大型项目中的主导地位,而广发证券参与的项目则以中小市值企业为主,募资规模普遍低于10亿港元,缺乏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标杆案例。
募资规模:中金公司主导大型项目 ,广发证券“小而散 ”
从募资规模来看,中金公司保荐项目合计募资约220亿港元,占上半年港股IPO募资总额的49% ,接近半壁江山,其参与的某新能源企业IPO募资超80亿港元,某生物科技公司募资超50亿港元,均成为市场焦点 ,而广发证券保荐的两宗IPO合计募资不足15亿港元,单项目平均募资额仅为中金公司的十分之一。
这种差距的背后,是两家机构在项目筛选标准上的差异,中金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行业龙头地位、高成长潜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企业 ,通过深度绑定优质客户实现规模效应;而广发证券则侧重于区域性或细分领域的小型企业,项目分散且抗风险能力较弱 。
差异成因:资源禀赋 、战略定位与市场环境
-
资源禀赋差异:中金公司凭借其国际化背景和跨境业务能力,在吸引海外投资者、设计复杂交易结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与港交所、国际投行的长期合作关系 ,也为项目推进提供了便利,而广发证券在跨境业务布局上相对滞后,海外资源网络薄弱,难以与中金抗衡。
-
战略定位不同:中金公司明确将港股IPO作为核心业务之一 ,通过组建专业化团队 、加大资源投入,形成了“大项目+高溢价”的竞争模式,广发证券则更侧重于A股市场 ,港股业务被视为补充性业务,战略优先级较低,导致资源分配不足。
-
市场环境变化:2024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呈现“强者恒强”特征,大型项目更易获得投资者青睐,而中小项目则面临估值压力和流动性挑战 ,中金公司凭借其品牌效应和资源优势,能够优先获取优质项目,而广发证券则因项目质量不足而陷入被动 。
未来展望:广发证券需破局,中金公司需守成
对于广发证券而言 ,若想缩小与中金的差距,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强跨境业务能力建设,完善海外资源网络;二是优化项目筛选标准 ,聚焦高成长赛道;三是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标杆案例重塑市场认知。
对于中金公司而言,维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在于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例如探索SPAC、分拆上市等新型融资工具 ,同时加强风险管控,避免因项目集中带来的潜在风险。
港股IPO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资源整合能力与战略执行力的比拼,中金公司通过精准定位和资源聚焦,在上半年交出了亮眼答卷;而广发证券的落后则暴露出其在战略布局和资源投入上的不足 ,随着港股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保荐机构之间的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唯有适应市场变化、强化核心竞争力的机构,方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本文来自作者[空文思]投稿,不代表墨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mofengqiche.com/cszs/2025-0717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墨风号的签约作者“空文思”!
希望本篇文章《广发证券与中金公司港股IPO表现分化,上半年保荐数量与规模差距显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墨风号]内容主要涵盖:墨风号,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百科大全,经验网
本文概览:2024年上半年,港股市场IPO活动呈现复苏态势,但保荐机构之间的竞争格局却出现显著分化,作为内地头部券商...